近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《2025年护航新型工业化网络安全专项行动方案》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,面向不少于800家工业企业开展网络安全贯标达标试点,更新不少于100个车联网服务平台的定级备案,有效提高重点企业综合防护水平。
一、行动背景与总体要求
指导思想:以统筹新型工业化发展与安全为核心,聚焦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,提升工业领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,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。
核心原则:
问题导向:针对工业互联网、车联网、工控系统等关键领域的安全风险。
分类分级管理:通过重点企业清单化、差异化防护实现精准治理。
二、核心工作目标
重点企业清单化管理:
建立省级工业领域网络安全防护重点企业清单,覆盖原材料、装备制造、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,筛选标准包括营收前5%的规上企业及未来工厂/智能工厂等。
贯标达标与防护能力提升:
全国范围完成800家以上工业企业网络安全贯标达标试点(浙江省60家、江西省覆盖重点产业链)。
更新100个车联网服务平台定级备案(浙江省目标10个)。
工控安全深化评估:
开展工控系统自评估(浙江省800家)及现场核验(全国20家以上),探索PLC、DCS等工控产品自愿性安全检测认证。
宣贯全覆盖:
省级专题培训覆盖属地20%以上规上工业企业,提升企业安全意识和责任。
三、重点任务部署
(一)企业防护能力升级
分类分级管理:
企业通过全国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平台(https://www.ciisec.org.cn)自主定级,地方审核定级准确性,三级企业名单报工信部。
贯标达标“五步走”:
试点企业完成定级→核查→分级防护→符合性评测→安全整改闭环,执行《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》系列国标。
车联网安全加固:
督促平台企业更新定级备案,定期开展符合性评测和风险评估,动态修复漏洞。
(二)工控系统与产品安全
工控系统评估机制:
制定《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评估实施指南》,通过自评估+现场核验提升防护能力。
工控产品检测认证:
发布PLC安全国家标准,推进DCS标准研制,以自愿形式推动非关键设备工控产品检测认证。
(三)创新服务与生态建设
“护企惠企”服务:
提供风险监测、漏洞修复、应急演练(如浙江省“之江铸网”攻防演练)及网络安全保险服务。
赋能产业链安全:
基础电信企业协同专业机构,为重点产业链企业提供安全诊断与威胁通报。
宣贯与人才培育:
省级专题宣贯会+多样化培训(政策汇编、线上课程),推广典型案例。
四、实施步骤与组织保障
三阶段推进:
启动阶段(6月):地方制定方案并报工信部。
推进阶段(7-10月):清单梳理、贯标达标、攻防演练(如浙江省8月“之江铸网”)。
总结阶段(11月):报送成效报告。
组织机制:
央地协同:工信部统筹,地方经信/通管局分工(如浙江省经信厅负责工业企业、通管局负责平台企业)。
风险防控:评估过程避免干扰企业生产,采用“打扰少、负担小”原则。
浙江:建立“省市县-企业”联动机制,工控自评估覆盖800家企业,车联网强基行动。
江西:紧扣制造业“1269”产业链计划,融合网络安全应急演练与技能大赛。
海南:强化供应链安全,要求企业明确合作方网络安全责任。
该行动以清单化管理、标准化贯标、实战化演练为核心路径,推动工业网络安全从合规性建设转向能力型提升,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筑牢安全底座。各省正结合产业特点细化方案,确保目标落地